今天來點輕鬆的,生命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。
請,跟著我一起放下手上的滑鼠,伸出食指,慢慢的、緩緩的…放進你的鼻孔,來回上下的旋轉!
喔~Bravo!
 
 
我記得以前曾經聽過一個笑話:
有一天,兒子問爸爸為什麼嘿咻時女生的表情那麼舒服?
爸爸說就像你挖鼻孔一樣當然舒服啊
他又問那為什麼女生被強暴時很難過呢
爸爸說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路上有人過來挖你的鼻孔你會舒服嗎
……(冷~)

好吧!這是一個題外話……我記得蔡康永在他的某一本書裡面也有提到關於鼻孔的事,內容我忘了,只記得書裡面的主角無限哀悽嘆著:為什麼可以請別人幫忙挖耳朵,卻沒有人願意幫自己挖鼻孔呢?明明都是孔啊!(真的很愛講…)

回歸到主題,既然有那麼多關於鼻孔的軼事,卻沒有人主動的為鼻孔畫下美麗的註解,直到《挖鼻史》的出現,才讓人們一睹鼻孔的愛恨情仇,與歷史無盡的糾葛。


《挖鼻史》的封底文案,如此寫著:
這是一本驚世駭俗、圖文並茂,看了令人噴飯且拍案叫絕的奇書。
作者為我們展示了各種挖、掏、彈、拋的狂想與絕技
「挖鼻子會上癮嗎?」
「什麼時候是挖鼻最佳時機?」
「我可以挖別人的寶嗎?」
 
「作者胡彈教授這位挖鼻達人,語不驚人死不休。不僅歪說歷史,妙解星座,還憑著多年來的心血結晶,提供讀者挖鼻的訣竅,追蹤報導各種挖、掏、彈、拋的流派技巧與答問,旁及挖鼻的野史、美術作品、星座觀、挖鼻之歌,以及大量跟挖鼻有關的精采插畫。閱畢必能增添你挖鼻時的樂趣,直臻神魂顛倒之樂土。」

以上,都是在說廢話,重點是,這本書從頭到尾,都是掰的!
就像一個身穿黑西裝、戴墨鏡的黑社會老大,突兀的站在講台上教歷史,正經八百的對學生說:「當國民政府終於成立,即將邁向成功時,國父孫中山先生卻因為香港腳發生病變,引發全身性感染,送醫途中不治死亡……」

完全擊中我的笑點!


英國的內戰「玫瑰戰爭」,原是配戴白玫瑰和紅玫瑰作為敵對的區隔,在這本書裡面,卻成了因為挖鼻的意見不合,導致激烈衝突,反對挖鼻者戴上白鼻子,而贊成者戴上紅鼻子。
連達文西的蒙娜麗莎都可以拿來惡搞,原畫作裡端放在左手手臂上的右手,豎起了食指,直挺挺的伸進了鼻孔,蒙娜麗莎依舊掛著那一抹令人瘋狂的神秘微笑,只是不知道她是在放電還是因為挖鼻在暗爽?

談到美國歷史,書裡面可以大言不慚的寫著:美國軍隊由華盛頓將軍領軍,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就是:「爸爸,我不能說謊,我挖了鼻子。」
下面有個小小的附註:(編註)另有史料聲稱,華盛頓說的是「爸爸,是我砍倒了櫻桃樹」。

在這本書裡面,全部的事情都圍繞著一件事,就是「挖鼻屎」。
人民會為了捍衛挖鼻之樂,而揭竿起義;莎士比亞寫詩歌頌挖鼻;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教堂上,畫上天使挖鼻的壁畫;拿破崙是鼻屎大王;有些君王發明殘酷的刑具,把人的手跟頭固定,讓他們因為無法挖鼻而痛苦致死。
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送上斷頭臺前,說的最後一句遺言是:「拜託,再讓我挖一次」
 
這段為了挖鼻而戰的奮鬥歷程,一直到了十九世紀,社會才終於承認「滴、擤、舔」是挖鼻的至高專利。

第一章「一部被壓抑的挖鼻史」結束,進入了第二章「挖鼻指南」…
是的,挖鼻指南,而且還十分詳細!裡面的問答據說是作者多年來擔任全球鼻友諮商顧問的結晶,以下簡單列舉一些大家常問的問題:
*會不會很難學習?
*我該由那裡學得此項技能?
*我需要哪些裝備?
*挖鼻是否危險?
*會不會害我瞎眼?
*可以問媽媽怎麼挖鼻子嗎?
*該如何製作好鼻垢?
*我該使用哪隻手指頭?
*有沒有容許挖鼻的組織可讓我參加?…

其中,我最喜歡的問題是:
Q:「手指頭可以伸入鼻內多深?」
A:「一般說來,如果手指頭伸到妳妳想不起自己姓名的地方,就是太深了。」


哈哈哈哈哈~好笑吧!(冷~)

對不起…

(我實在很不想自high,不過我每次只要一讀到這裡就忍不住想笑。在《陪我走到世界盡頭》裡,伊博罕先生告訴憂鬱少年摩摩,透過一種叫泰克的舞蹈,可以將怨恨排空,人們繞著自己旋轉,思緒越來越輕盈,幾乎忘了自己的姓名,就像在進行一場神聖的禱告……而在《挖鼻史》裡,你只要把手指頭伸到鼻孔深處就有相同的結果……)


介紹完畢~

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挖鼻姿勢及技巧的話,你可以翻翻這本書。
裡面有畫圖分析盲鼠鑽洞式、開放反向標準彈道式(如圖)、水手拋錨式、旋轉猛拉式…種類繁多不及記載。



對星座有興趣的人,也可以看一下,裡面有依據星座來解析挖鼻性格。
牡羊座的人因為不在乎別人的眼光,不顧一切的挖掘,所以通常有個疼痛的紅鼻子。
巨蟹座的人總是拖延,等到開始動手時,鼻屎已經結塊硬化了。
射手座的人因為受不了束縛,所以時時在挖寶,而且還會把挖到的寶彈到別人身上,想要和他們為伴,要三思而後行…


愛唱歌的人,可以哼一哼書後的「挖鼻者進行曲」。
歌詞是:
前進吧,當眾掏寶!    前進吧,當眾掏寶!
何不讓自己享受?        何不助自己一臂之力?
不要吸,只要掏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挖、黏、搓、彈,
趁你行過大街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 像拉橡皮筋一樣。




下台一鞠躬~

喔!對了,忘記說說心得,我最近在練最多人使用的玉蜀黍式(由上而下逆時鐘旋轉),很痛!未成年請勿嘗試!謝謝!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 

作者簡介:
 作者羅蘭.胡彈 Roland Flicket 是舉世公認的摳鼻權威。1934年於賓州匹茲堡出生的他,早在高中時代,就對鼻科學產生興趣,並且還因此在綠球高中獲頒「手帕紀念獎」。他後來進入聖鼻毛大學研讀醫學,完成學業後遷至洛杉磯,對挖鼻者作詳盡研究,結果發表在《濾泡與黏液》(Follicle and Phlegm)這本劃時代的鉅著,讓名不見經傳的鼻毛首次榮登鼻科學的大雅之堂。接著他再接再勵,於1976年再度推出《鼻橋遺恨》(A Bridge Too Far)經典名作。1979年,他在英國著名醫學期刊《刺胳針》(Lancet)上發表的文章〈棉花球——何去何從?〉(Cotton Buds – Whither?)更讓他聲名大噪,家喻戶曉。1989年,他出版了《滴、擤、舔》(Drip, Tip and Lip)擤鼻三部曲,名揚國際。胡彈在母校擔任鼻考古學榮譽教授,目前赴牛津銅鼻學院擔任客座學者。已婚的他育有一兒,亦是挖鼻同好。




相關連結:
博客來 《挖鼻史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ogs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