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記得蔣勳在《天地有大美》裡講過這樣一段話,大意是:我們學習並且模仿外來穿著,即使外頭高溫38度了,還堅持文質彬彬的西裝革履,然後在快要被烤乾的時候,鑽進23度的冷氣房消暑。
這真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,偏偏大家卻都已經習慣了。
為什麼我們總是在本末倒置,做些浪費資源的事呢?
為什麼我們寧願附和外界眼光,穿上不符合季節、人體的衣服,再用更多的方式來解除那些帶來的困擾?


「未來,是個動詞」
「從來沒有好事情,除非有人做了好事情。」

胡湘玲曾經兩度募集志同道合的朋友,前往白俄,以「雙手實作」的方式,實現人道精神。
綠建築



太陽房子―新能源產業


【記者鍾宜春報導】

太陽能的妙用

你知道嗎? 只要在日照充足的地方(例如非洲大陸),舖上長寬各為700公里的太陽光電板,就足以供應全世界的能源需求。
以熱攻熱的太陽冷氣是怎麼一回事呀? 你看過會根據使用者需求(冬天面對太陽移動、夏天背對太陽遮蔭)而旋轉的房子嗎? 你聽過可依日照調節的室內燈光設計嗎?

 

 

德國「綠色市長」之城─自由堡(Freiburg)

鄰近法國、擁有大片黑森林資源的德國自由堡(Freiburg),不產煤、不煉鋼,卻自然的開創了太陽能產業。1970年代歷經兩次石油危機之後,德國於1976年頒布並開始實施「節約能源法」,隔年,自由堡誕生了『應用生態研究所』,其標誌的反核成為社會運動的先聲,更影響了「國家未來能源政策」。至今,該所成為獨立的研究機構,不受政府意識形態左右,靠著承接研究計畫自給自足。

 

除了『應用生態研究所』外,自由堡還有『太陽能系統研究所』、『太陽資訊中心』等,太陽資訊中心設有SOBIC(Solar Building Innovation Center),展示著最新的太陽能科技、良好採光及適當的遮陽等。一棟太陽房子就像是一座能源使用系統,從房子的設計與空間規劃,到熱力、水電的生產,以及如何檔熱、如何自然通風、如何使用並導引自然光等,都涵括在太陽房子的概念中。

 

太陽房子

太陽房子或稱綠色建築、永續建築,所謂的綠建築,引述成大建築系林憲德教授的定義,「在建築物的生命週期中,消耗最少地球資源,使用最少能量,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。」綠建築的外觀、屋頂、照明、內部裝潢與電器效率的能源效率極高,因此只需要極少的冷、暖氣設備就能達到室內的舒適度。例如,以台灣常見之引起過敏的塵螨來說,在一般情況下,它們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;然而一旦室內的空氣條件適合其生長(溫度25℃、相對溼度60~70%),迅速繁衍的塵螨就會成為過敏原。所以,透過強制通風將室內相對溼度控制在55%以下,就能有效避免過敏的發生。

 

 

早在1970年代,美國加州的大衛斯市(Davis)便打造了「鄉村之家」(Village Homes),在狹窄的街道上有不同造型的屋舍,利用自然排水草地取代了成本高昂的地下排水管,有效的為每戶家庭節省了800美元的投資成本,至今,「鄉村之家」(Village Homes)成為大衛斯市最受歡迎的住宅區。再看1987年,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某座銀行總部,利用屋頂雨水灌溉室外花園,有別於一般的空調機器,該大樓採用太陽能發電的暖氣及通風設備…等。更令人驚訝的是,該大樓的每平方公尺的建造成本比市價多出不到一基爾德(荷蘭貨幣單位),並由於能源消耗較其他建築少了92%(每年約節省290萬美元),因此三個月內就回收了建造成本,員工請假率更下降了15%。

 

可見綠建築(即太陽房子)不僅造就了新能源產業,也為市民打造了舒適、健康與符合環境正義的現代生活。它不只是一種建築的新風格,其節能原則應該成為所有建築的基本概念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ogs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