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內部最怕以下三種人:

1.      成天混吃等死、不叫不做事的米蟲。

2.      三不五時在背後嚼舌根、搬弄是非、挖牆角的蠹蟲。

3.      像苦行僧成天忙碌卻沒多少實際效應的盲眼蜜蜂。

 我不得不說,我很怕自己會變成第三種人,整天忙著看書寫稿,卻永遠總是最後交稿的人!

我說我龜毛,所以邏輯沒有想透就不會輕易動筆,其實也只是為了掩飾我歸納分析上的弱勢。

經過我整理及思考後,我寫作的方式是:

1.      從題目上整理重點

2.      收集資料

3.      羅列大綱

4.      寫個具備「誇大」、「懸疑」、「對比」的開頭

5.      邊寫邊看資料

6.      愈看資料愈抓不到重點

7.      下班前驚覺自己的邏輯推理不夠有力

8.      再重頭檢視內容

9.      再度收集資料

10.  檢視大綱

……

這一連串雜亂的程序,導致了我寫作進度的落後。一開始,稿子的內容還沒有那麼複雜、艱深,所涉及的寫法也不就是舉例、誇大、對比,到了後來,邏輯上的推理加強,不但要羅列出重點,還期許自己能達到環環相扣的緊湊。基本上,在寫稿前,我都會依造各種方式對自己即將要寫的內容進行評比,非要各個分數都達到我認為的水平後,才願意動筆。(可實際上,我有寫得特別出色嗎?還好!我只是一直在和自己比較,每寫完一本書,就希望自己能比之前進步!然後對自己的要求就愈來愈高)

這時,問題就來了!

我與生俱來的直覺性思考及知識性的匱乏,導致我一再地鬼打牆,現在同一個問題中走不出。這樣的寫作方式,就像套用錯誤的公式,一再演算錯誤的結果,不僅徒勞無功而且耗費心力!

 

勳建議我採取「加分策略」。

1.      對題目提出第一直覺的看法

2.      有想法就先寫下,不要害怕動筆

3.      把稿子可能需要的資料羅列出來,如心理學、科學、社會、人文、小說文學等等,再有系統的找資料。

4.      把稿子的程度依難易指數劃分需要盡的心力。例如有的稿子難易指數約60分,那概念想到六成的時候,就可以先動筆,再逐步往上加分。如果稿子的難易程度有80分,可是時間很緊迫,那就以時間作為優先,將分數往下微調至70分,等到之後被退稿後,再進行調整。


這種「加分策略」最好的方式就是隨時可以回頭順稿、把不足的部分補強。不會像我原先的寫作方式,非得要把題目想得有血有肉時才肯動筆,然後一下筆就要求自己一定要達到好的分數。
 

這個方式很好,這陣子我也慢慢的再進行調整,但是拖稿的事情仍是持續的再上演,終於,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寫稿能力在某些部分是很嚴重不足的。

創意的不足:使我必須要絞盡腦汁才能想出一個具特色又吸引人的開頭。

邏輯能力的不足:往往會偏離主題,或是在運算公式後求出一個薄弱的結論。

知識吸收的不足:使我面對寫作主題囿陷於單一的觀點,而難以深入探討。

 

我很難解釋自己真的花很多心力去看書、收集資料後,卻給自己帶來一堆難以釐清的思緒,當努力不見的出現成效時,只會令我格外的緊張。

寫作模式的錯誤,只是讓我一再地陷入同樣且反覆的錯誤中。

唉呀呀!我可不想成為盲眼蜜蜂啊!

這一切的鬼打牆,希望能在來日見證我的努力是值得的。

重點是:再不好好的做調整或改變,我不但會成為別人的負擔,也會成為自己的負擔。

很多時候,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努力,更需要正確的方式啊~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ogs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