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幫自己出版社的書打一下廣告!)

之前在網路上找資料時,無意間看到了資深媒體人卜大中為兩性作家劉黎兒所寫的推薦文。篇名為「洞悉生命的超優質女人」

節取部分內容如下:

「這些年來,我從閱讀中發現的作者真是形形色色,但是誠實而富同情心的愈來愈少了。較多是隱藏自己、欺騙自己(透過欺騙讀者)、歇斯底里式偏執、傲慢卻假裝謙卑地說教、莫名其妙的虛無、狂熱的自戀、做作的頹廢、強說的哀愁,或是虛擬的孤獨……後來,我想,難怪那些文學經典名著能夠歷久不衰,因為他們的誠實透過敘事真正撥動了讀者心中那根期待顫動的弦。

 倒過來看,看一個人對生命的態度,就知道他買的東西到什麼程度—我指的是藝術上的誠實或不誠實的程度。美國人有句話:如果牠長得像鴨子、走路像鴨子、叫聲像鴨子,那牠一定就是鴨子,不會是別的。一個人平常對自己馬虎,對別人不認真,對生命不負責,他就一定不是好作家,無論他的作品如何虛矯做作,如何隱藏自己,都會洩漏出他的長相和叫聲。」

 誠實為上,我想卜大中要表達應該是文如其人的真摯。
大學時,上過某些課,老師曾說某時期的古人會很重視「文如其人」這檔事,他們會將「文格」與「人格」放在一起評論。一個大奸大惡者縱使寫出多好的文章,也會因為品行的不良而招致詆損。

人們在鼓勵誠實,卻同時用矛盾的姿態「自挖牆角」。
事實上,不論是怎樣的曠世鉅作,呈現的必定是片面的模樣,儘管裡頭隱含著作者本人的投射,卻未必能完整代表其人,就連自傳都不免有誇大渲染的嫌疑了。

 關於誠實,我想只能分成「說謊指數」的多寡罷了!說謊指數愈低便愈誠實,說謊指數愈高就愈不誠實。

在大自然的殘酷競爭中,擅長欺騙的生物比他們的對手生存的更好,他們發展各種「掩飾真我以欺敵」的方式,無毒的蛇會演化鮮豔的色彩以嚇阻敵人;有一種章魚會偽裝成同海域有毒的比目魚……欺騙是一種天性。

在容格所提出的五大原型中,提出了著名的「面具」,在人類交往的過程中,我們會不斷發展各種面貌,以適應社會的需求。

我可以提出許多論證來證明:說謊,是人的天性!

儘管,我們被教導誠實,父母和社會卻不准你當面對人說出:「你好醜!」、「我討厭你」這種真摯的話,甚至,收到不喜歡的禮物,也要勉強自己露出微笑說:「謝謝!我好喜歡!」

人雖然會洩露出真實的本意,卻也用了諸多方式掩飾。

如果我們企圖貼近自己或是貼近別人,勢必要有接受自我與對方「陰影」的準備。
(任何光亮都會投下陰影,個性中的陰暗面被我們壓抑隱藏於意識下,一旦被發現就會讓人感到羞愧、不安、自卑。)

我想,這雖然無法改變人說謊的天性,卻多少能脫離「自欺」的下場。於是,文章是否能真實直接揭露那些隱藏於下的黑暗,就成了其魅力所在。

這樣的誠實,才更能撥動每個人心中那根渴望顫動的弦吧!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ogs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